索引號 | 116108000160825732-G-2021-003111 | 發文字號 | 榆政辦發〔2021〕33號 |
成文日期 | 2021-11-22 | 發布日期 | 2021-11-30 09:05 |
標 題 | 榆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 公文時效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陜政辦發〔2021〕9號),切實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代化建設,更好服務保障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服務農業生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重大活動順利實施,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切實加強安全監管,進一步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形成組織完善、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影響天氣精細化服務保障能力較“十三五”明顯提升,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3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0.6萬平方公里以上。到2035年,全市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服務能力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云水資源監測。優化人工影響天氣重點作業區域
氣象監測站網布局,補充雷達、微波輻射計、無人機、智能氣象站等探測設備,提升衛星綜合監測應用能力,構建立體探測系統,為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指揮作業和效果評估提供技術支撐。(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二)提升空地立體作業能力。建設升級增雨飛機性能,完善作業體系,配合實施水源涵養等工程建設。提升地面作業保障能力,加快建設物聯網智能作業站點,更新改造補充火箭、高射炮、煙爐等作業裝備,提升地面作業裝備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探索無人機等作業新方式、新手段,引進試驗新型催化劑和作業技術裝備。(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三)完善科學作業指揮體系。建設市、縣兩級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充分發揮中省人工影響天氣系統作用,融合運用衛星遙感、飛機探測、地面觀測數據,提升增雨(雪)作業、冰雹防御、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科學指揮應用能力。完善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提高作業條件預報準確率和作業指揮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我市增雨(雪)作業、冰雹防御和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科學指揮能力。(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四)全力做好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圍繞我市農業現代化發展,調整優化增雨(雪)防雹作業站點布局,擴大增雨(雪)作業覆蓋面。圍繞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庫增蓄水等生態建設,常態化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圍繞森林草原防滅火、高溫干旱、重污染天氣等,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作業。強化實戰演練,積極做好第十七屆全省運動會等重大活動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工作。(市氣象局、市公安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林草局、榆林軍分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五)加強安全工作監督管理。健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用燃爆器材的儲存、運輸、作業、應急處置等安全排查治理,將人工影響天氣用燃爆器材納入民爆生產銷售網點管理,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定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安全聯合檢查,確保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完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定期開展事故應急演練。(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交通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榆林軍分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三、保障措施
(六)強化組織領導。市縣兩級要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發揮各級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作用,加強統籌規劃,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安全保障體系,列入安全生產考核內容。(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應急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七)加大支持力度。市縣兩級要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用好中省財政補助資金,完善本級財政投入機制,優化人工影響天氣專項補助資金結構,加大對重點作業地區的支持力度。支持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新裝備試驗示范和新技術轉化應用。圍繞服務保障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支持人工影響天氣新技術應用。(市氣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煙草專賣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八)加強隊伍建設。依托工程建設和業務項目,組建人工影響天氣科技隊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相關單位加強交流合作,大力培養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統籌用好事業編制、委托購買技術服務等措施,穩定基層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強化技術培訓,配強骨干力量。落實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安全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按相關規定落實津補貼政策,充分保障從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人員的合理待遇。對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市氣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榆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1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聯系電話:0912-3893665